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园地

蓟法文苑 | 蓟州法院干警推荐书目请查收!

作者:政治部  发布时间:2024-03-11 17:19:30 打印 字号: | |

《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》于2024年1月1日施行。为认真落实《条例》要求,推进书香天津建设,提高全民阅读质量,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,蓟州法院推出“今日我荐书”主题活动,积极向大家推荐优质图书,做到开卷有益,敬请关注。

荐书人:民事审判一庭 赵晓磊

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

作者 翟同祖

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》是瞿同祖创作的法学著作,最初被作为吴文藻主编的《社会学丛刊》甲集第五种,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47年出版。1981年,作者在原版内容上进行修改再版。

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》除了导论与结论以外,共有六章。第一章,家庭;第二章,婚姻;第三章,阶级;第四章,阶级(续);第五章,巫术与宗教;第六章,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。此外,附录有《中国法律之儒家化》一文。家族与阶级是该书研究的重点。

推荐理由

瞿同祖先生的经典之作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》研究并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,同时将中国古代由汉至清二千余年的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,以察明中国古代法律由汉至清有无重大变化。该书共分六章,包括家族、婚姻、阶级、阶级(续)、巫术与宗教、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。作者兼跨社会学、历史、法律三个学科,把法律史与社会学相结合进行研究。正如瞿同祖先生在其论述中所言“法律是社会产物,是社会制度之一,是社会规范之一。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,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、伦理等价值观念,它反映某一时期、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,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。因此,我们不能像分析学派那样讲法律看成一种孤立的存在,而忽略其余社会的关系。”本书的研究思路、方法和观点,对于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,并从中汲取营养、择善而用,使数千年中华法治文明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焕发新的活力,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。


荐书人:民事审判三庭 亢立伟

法学方法论

作者 [德] 卡尔·拉伦茨

本书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·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,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。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,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。

推荐理由

拉伦茨的《法学方法论》是我读研时导师指定必读书目之一,也是我们同学组成读书小组集体通读的一本书,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。该书应该是我们所有学习法学及从事司法工作者细读的一本书,但是该书的一个特点便是语言晦涩、难懂,因为是德语著作翻译而来,语言习惯的原因,初读起来很难适应。但是丝毫不减该书在法学中的地位及影响力。作者在书中对法学方法的历史、发展及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,并对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、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。他指出,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,其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中的法律制度、法律规范及法律实施。不能仅仅依靠纯粹的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,而应当借鉴社会科学方法,加强解释学和分析学的重要作用。


荐书人:执行局 高传科

明朝那些事儿

作者 当年明月
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,以史料为基础,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,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,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,尤其对官场政治、战争、帝王心术着墨最多,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、人伦道德的演义。

推荐理由

仿佛只要读史书,就会读明史。

作为明史入门读本,《明朝的那些事儿》不得不读。

单独的史书让初学者来读的话,必定是枯燥无味,而作者在保留历史严谨性的基础上引领阅读者手不释卷,这是很难得的,通过这本书,还会引人入胜至更深处的史书。

从这本书看,历史不是冰冷乏味的,而是由感情丰富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个个人前赴后继而来的。无论是朱元璋、朱棣、朱祁镇、于谦、王阳明、严嵩、张居正、戚继光、杨涟等等,他们有的纵横沙场,有的奉命危难,有的一洗沉弊,有的刚直不阿,他们总有优点也有缺点,看后读史不再是以片面决断,不再是以单纯的忠奸善恶来评断。唯有赤忱忠心,才能立身天地,无愧自身。


 
责任编辑:审判管理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