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晓磊,男,38岁,中共党员,现为蓟州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一级法官。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,该同志先后在上仓人民法庭、下营人民法庭、研究室、民事审判一庭等多个部门工作锻炼,既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,又经受了多岗位历练,从一名书记员迅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民事审判骨干。他先后三次荣立天津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,并荣获天津市政法系统“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”、天津市法院系统调研工作先进个人、蓟州区第二届“十佳政法干警”和“敢闯敢突、担当作为”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
初心不改司法为民敢担当
成为一名人民法官后,赵晓磊被安排在天津市唯一的山区法庭——下营人民法庭工作。这一年,赵晓磊刚满30岁。都说三十而立,在那里,赵晓磊收获了成长。
有一次,他与当事人约好了开庭时间,可就在前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。下营本就是山区,道路崎岖,这下,路变得极其难行。开庭当天,上班途中车子抛了锚,一番修理无果后,眼看临到开庭时间,赵晓磊二话没说,跳下车就往法庭方向跑。路上,恰好遇到派出所的民警巡逻,在他们的帮助下,赵晓磊赶到了法庭,案件如期开庭。后来,赵晓磊才发现自己的皮鞋早因雪水浸泡变了形。事后,有人劝他,为啥不与当事人商量一下改期开庭,但赵晓磊说:“老百姓来一趟法庭不容易,他们有困难我一定拼全力解决。”正是秉持着这种信念,赵晓磊在下营法庭一干就是7年。2014年他更是在只有其一名审判人员的情况下,顶住压力,高质量地完成了审判任务。
2019年初,赵晓磊被调到民事审判一庭工作,期间他接到了一起因顶层漏雨导致的业主共有权纠纷案件。原告与五被告共同居住在蓟州某小区,原告居住在六楼顶层,五被告分别居住在一至五层。2018年雨季时,因楼顶漏水,原告委托防水公司对楼顶重新进行了防水处理,开支五千余元。由于历史原因,该小区没有维修基金。当原告找到五被告要求分摊该项费用时,五被告以原告做防水时未通知协商为由拒绝分摊。赵晓磊承办该案后,考虑五被告中有几户是职工,上班时间不在家,同时为尽快化解邻里矛盾,避免小事变大事,赵晓磊决定下午下班后直接入户送达,并就地开展调解。从一楼开始,赵晓磊带着书记员挨家挨户送达应诉手续,并与每户认真交流,释法明理,深入细致开展调解工作。由于其中一户不在,当日没有达成一致调解意见。但原、被告看到法官下班后还在为他们之间的纠纷忙碌,深受感动,纷纷表示将共同协商解决此事。经耐心调解,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,原告申请撤诉,案件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圆满结案。
学无止境审判调研两不误
赵晓磊在完成繁重审判任务的同时,研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和一系列新实施的法律法规,确保所掌握的审判知识与时俱进,并将审判理论和法律实践有机融合。
在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,该同志撰写的多篇学术文章和调研报告获得了上级法院表彰。其中2016年参与完成该院承担的市级重点调研课题获得优秀,2017年参与完成该院承担的市级重点调研课题获得良好。2017年9月,其参与撰写的论文《雄安新区建设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新探》在最高法院主办的“第二届京津冀司法论坛”上,作为天津市法院系统的八篇论文代表之一被专家点评。2018年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,赵晓磊完成该院承担的市级重点调研课题《关于构建京津冀法院司法协作机制的调研》获得优秀。
疫情面前防控值守我先行
庚子年春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。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,蓟州法院干警积极响应区委号召,纷纷赴各卡口执勤。赵晓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义无反顾,作为第一批执勤人员主动报名上岗。
当时还是2月初,寒风刺骨,憋了一个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下着。赵晓磊和同事在外面一站就是几个小时。眼镜被呼出的热气弄的模糊,耳朵被冻的通红。但对来往人员登记、检测、消毒,这些工作赵晓磊做得一丝不苟。后来,疫情防控形势常态化,为了让庭里的女同志多休息,赵晓磊更是又一次主动请缨值守。他说“我是党员,又是男的,外面天冷,女同志们还是在家里吧。”就这样,赵晓磊再次出现在社区点位前......
“不忘初心,才对得起那枚鲜红的党徽;牢记使命,方不负胸前闪耀的法徽。从成为法官的那天起,我就不断告诉自己,要把老百姓的每一件事当做自己的大事,要让自己办的每一件案子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。”
——赵晓磊